經過兩周的安裝測試,影像科與推想科技關于肺結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篩查科研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AI是指機器展示出人類的智能水平。在軟件層面,人工智能的實現方式一般是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一種非常強大的算法,可以基于海量數據提煉信息并做出精確預測。
肺癌、肺結節篩查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肺結節有良性、惡性之分,早期惡性結節需要進行有效并且正確的辨別,采取有效治療措施,以避免造成預后不良。
良性結節只需要定期觀察,不需要立即采取外科手術治療。目前體檢篩查普遍采用胸片,然而普通X線平片檢查敏感性和特性性不高,容易漏診及誤診。有研究表明采用胸部X線平片進行肺癌早期篩查并沒有提高檢出率及生存率,而低劑量CT篩查可以降低高危人群肺癌20%死亡率。目前,由于輻射劑量原因,常規CT不推薦應用胸部體檢。
目前我們率先開展高危人群篩查,高危人群為:(1)年齡55~74歲,每日吸煙報數×吸煙年數≥30包年;(2)年齡≥50歲,每日吸煙報數×吸煙年數≥20包年,至少有以下危險因素中的一項:石棉暴露史、肺癌家族史、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史、幼年是否患肺炎和個人腫瘤病史。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低劑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T,LDCT)作為篩查的新方法應用于臨床,低劑量CT是指放射劑量遠遠小于常規CT檢查,放射劑量約為常規CT的1/5-1/10,放射劑量相當于胸部X線片檢查。LDCT檢出的非鈣化結節比胸片高3倍,檢查的肺癌病例比胸片高4-10倍。肺結節篩查相關臨床一直在積極進行,許多學者提出諸多較好的掃描協議。
下面是我科利用雙源CT采用低劑量+高分辨+迭代重建的圖像及放射劑量。
例1:SONG X,男,體重78KG;身高:177CM BMI≈24.9kg/m2
劑量卡:

有效放射劑量=98msv×0.015=1.47msv
患者圖像:

(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新技術放射劑量明顯低于常規掃描患者的輻射劑量。)
我科胸部CT采用高分辨(HRCT)圖像讀片,避免因層厚原因導致小結節漏診。但每個患者的圖像有數百幅之多,帶來醫生工作量的增加。

(當層距為10mm時,對于小于10mm的結節,圖中黃色結節就會被漏診,紅色結節被檢出。)
在肺結節篩查中,人工智能更多充當醫生的第二雙眼睛。我們都知道,高分辨CT包含幾百幅圖像,人眼識別很容易漏診。AI軟件可以很快幫助醫生發現結節,并檢測結節相關信息—密度、大小等,進而醫生可以通過相關特點進行判斷,防止醫生漏診并明顯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兩例患者憑醫生肉眼很容易漏診,人工智能發現的微結節均需要隨診復查。)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機器學習的進一步深入,醫生能夠輕易看到可能忽略的細節。目前,該軟件的學習量是80萬個患者數據量,相當于一個醫生一生的工作量。有理由相信:AI能與醫生完美配合成為醫學進步的助推器。
此次影像科與推想科技合作,填補了我省該領域空白。目前,關于體檢人群,影像科采用人工智能+高分辨+低劑量+迭代算法,這將成為肺結節篩查的有力武器-不漏診、射線少、圖像清。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影像科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影像科以影像學博士李為民主任為首的診斷團隊先后開展了雙低法冠脈成像掃描、雙能量成像去偽影、虛擬平掃等技術,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肝結節分析,CT引導下穿刺活檢等技術,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福祉。
咨詢、預約電話:0453-8927968